北京阿里巴巴主图设计-兼职美工 项目简介丨中国学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十年探索
你的位置:北京阿里巴巴主图设计 > 教育培训 > 兼职美工 项目简介丨中国学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十年探索
兼职美工 项目简介丨中国学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十年探索
发布日期:2024-08-19 09:48    点击次数:185

兼职美工 项目简介丨中国学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十年探索

图片兼职美工

如何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形成向善、尚美的社会文明气质,奠定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

如何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促进个人幸福和社会福祉?

如何把握时代赋予人发展的更多的内在规定性,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机制,促进学生乃至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变革和质量提升的取向,也是中国社会进入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诉求,培养适应和引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应有的社会性发展与社会人格的获得,是奠定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动,牢固社会团结的纽带,形成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基础。

一、项目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学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自2011年以来依托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优先关注课题等项目的支持,协同相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区域教科研和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聚焦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目标,以学校管理改进为立足点,历经十余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富有成效地探索和实践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并作为推动区域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学校管理变革的新引擎,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有益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本成果聚焦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图片

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项目历程

2011-2021年,中国学生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图片

项目发展阶段

阶段1:初步探索(2011-2013年)

组建国家、省、县、学校四级专家团队,选取西部5个省区的250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系统梳理社会情感能力的相关理论,立足中国实际,初步构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目标体系。开发社会情感学习教学资源,在试点学校探索实施社会情感学习主题教学。

阶段2:整体建构(2014-2015年)

全面诊断我国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现状及学校支持性环境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依据实证数据,明确干预要素,提出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学校管理综合变革实施方案。设计社会情感学习视角下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及具体实施方案。

阶段3:全面实施(2016-2018年)

重心下移,激励学校自主变革,由下至上、将理念转化为学校实际的变革行为。研究引领,组建攻关团队,不断完善社会情感能力主题教学内容和模式,完善培训手册、教学用书以及面向校长、教师、家长的指导手册等配套资源。拓展试点地区至全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21个地区、579所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实践方案。

阶段4:全国推广(2019-2022年)

按照非等量对照组准实验研究设计,对照基线客观评估干预效果,验证方案有效性。总结理论与实践模式,出版“社会情感学习系列丛书”。在区域内、全国范围内和国际上宣传推广成果经验,获得教育部政策采纳、全国宣传推广以及《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专刊报道,并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交流分享,扩大国际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解决方案

图片

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模式

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整体的、系统的、协同的设计模式方式,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彼此协调和互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教授社会情感技能,解决“ 知不知”的问题;通过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改进,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提供实践的土壤,解决“会不会”的问题;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促进家校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解决“持续与否”的问题;形成了推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家校共育、整校推进的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模式。

图片

整校推进策略兼职美工

项目围绕着学校管理规划、教师和校长能力提升、校本课程实施、融合型学科教学、学校氛围建设和家校合作六个方面,开发项目资源,开展逐级培训,推动项目学校实施全面综合变革。

1.学校管理综合变革规划

确定学校的社会情感学习愿景,分析学校实施社会情感学习的现实状况,找到现实状况与愿景之间的差距,制定学校社会情感学习管理综合变革规划,执行各项实践要素,并在过程中不断评估和反馈。

2.教师和校长能力提升

校长提升个人社会情感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学会关心,积极关注他人,营造相互信任、合作的参与机制,创设积极组织。提升教师自身的社会情感能力、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满意度,有效规划个人专业发展,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

3.校本课程开设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学校实施由“喜欢我自己”、“成长新起点新开始”、“向目标迈进”等七个专题组成的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提供全面系统的课程教学材料和资源,美工招聘组织专业培训和集体教学研讨活动。

4.学科教学融合

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参与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体验,感受积极情感的魅力,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与自己、与他人及与集体的情感关系问题。

5.学校氛围建设

包括安全有归属感的物质环境、激励参与的学习环境、信任和谐的人际环境、自信尊重的情感环境、合作交流的校外环境等。

6.家校合作伙伴关系构建

学校为家校合作创造平台,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组织家长专题讲座、邀请家长到校参加社会情感学习专题课程和集会活动,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促进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

四、实施方式

本项目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评估-分析-行动(Assessment, Analysis, Action, 3A)”3A循环问题解决模式,分四个阶段展开工作:

图片

项目实施过程

以事实为依据

对学校进行全方位诊断

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手段,对项目学校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和学校支持性环境(校长领导力、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氛围、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教师和校长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家校合作)进行全方位诊断,形成个性化的科学诊断报告,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持续提供监测,以了解学生和学校发展动态及项目效果。

以理论为支撑

确定学校变革愿景规划

针对全方位诊断发现的问题,依据积极组织理论,在着眼于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指导学校共同讨论他们所憧憬和期待的学校变革目标和发展蓝图,集思广益,形成共同愿景,并指导学校制定综合变革实施计划。

以制度为前导

实施学校全方位综合变革

面向校长和教师开展系统培训,指导学校改变以往的“依赖型”实施路径,充分发挥自身的变革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为目标,实施学校综合变革。项目通过集中培训、集体研讨、交流学习、下校日常咨询指导等形式开展集体实施活动。

以均衡发展为导向

构建区域综合变革联动机制

建立“区域合作发展共同体”,在学校间建立起真诚而有效的合作关系,多方互动,致力于共同发展,努力形成研究系统的整合效应。

五、项目效果

过去十余年来,本成果先后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的579所中小学校应用,帮助上万名校长和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管理和育人能力,惠及三十余万名学生,积极改善了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在校表现,得到项目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好评,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反应,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学生社会情感

能力发展成效显著

项目学校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得分较对照学校有了显著提高,项目学校学生普遍更加自信、善于表达、有更积极的同伴关系。

图片

图片

基线调研(左)与后测调研(右)

在对其中一个项目县试点学校468名学生连续2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六个维度的社会情感能力都在逐年提升,充分证实了本成果提出的理论与实践方案对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图片

试点学校追踪调查结果

画册设计

学生在校学业表现

和学校归属感积极改善

项目学校学生的学业表现、学校归属感和幸福感水平积极改善,其社会情感能力改善与其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相关,如语文学科,师生关系每提高1分,其语文成绩提高0.98分。此外,与对照校相比,项目实施让项目学校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幸福感水平显著提升。

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

及育人能力明显提升

与基线相比,项目学校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及各个子维度、生活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等变量的后测得分均显著提高。社会情感能力主题教学及其学科融入过程中,体验式活动设计成为教学常态,师生平等对话越来越多,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发言。

图片

校长和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提升

学校社会情感学习

整体育人氛围显著改善

调查显示,项目学校学生对于学校友好及支持氛围的感受、对于师生关系及家庭亲子关系的感受明显好于对照学校。与项目实施前相比,项目学校学生对学校物理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的评价显著提升。教师对学校氛围以及物理环境、人际环境等的后测评分也显著高于前测。学校校长表现出更多的变革型领导力和关心型领导力,中层干部的业务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肯定并组织全国范围交流推广,并在北京、重庆、贵州等地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动下,立足本地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先试先行,积极推广,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反应,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图片

图片

-Thanks for reading-兼职美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